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碳中和园区:未来园区的绿色密码你知道怎么建吗?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4-24 点击数: 

  

碳中和园区:未来园区的绿色密码你知道怎么建吗?

  全球气候变化是个大难题,冰川加速融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这背后很大的 “元凶” 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应对这个情况,我国提出了 “双碳” 目标,要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在这个大目标下,有个地方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工商业园区。

  平常咱们听到工商业园区,可能觉得就是工厂、企业扎堆的地方。但你知道吗?这些园区可是经济发展的 “大功臣”,贡献了超 80% 的国内生产总值和 90% 的创新成果。不过,它们也是资源和能源消耗的 “大户”,全国 69% 的能源消耗和 31% 的碳排放都来自这儿。所以,让园区实现低碳转型,对达到 “双碳” 目标太重要了。而今天要说的碳中和园区,就是园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碳中和园区可不是说一点碳排放都没有,而是碳排放和碳吸收达到平衡,净碳排放为零。要实现这个目标,园区的能源系统得 “大变身”。传统能源系统比较单一,而综合能源系统就像一个智能的能源 “大管家”,把能源的生产、传输、使用和存储都整合起来,让各种能源能互相配合,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排放。那怎么打造这个 “大管家” 呢?这就涉及到碳中和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路径啦,下面咱们一条一条来看。

  今天推荐的电子书是《物流园区零(低)碳实践报告.pptx》,欢迎大家学习。

  PPT共计35页,以上为部分截图,如果需要全套电子书的朋友,请联系下方二维码咨询下载方式:

  能源结构清洁化是碳中和园区的关键一步,就像是给园区换上一颗更环保、更强大的 “绿能心脏”。这里面,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是两大 “主力军”。

  先说说可再生能源,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这些,都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研究发现,把它们集成到园区能源系统里,能让碳排放量减少 10% - 50%,运营成本也能降低 40% 左右。想象一下,园区里到处都是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把阳光变成电能;还有高高的风力发电机,随着微风转动,源源不断地产生电力,这画面多美好!

  不过,这些可再生能源也有 “小脾气”。比如风光发电,它们的出力不太稳定,像太阳能晚上就 “下班” 了,风能有时候风大有时候风小。这就像你上班时间不固定,别人很难和你配合工作一样,会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还会产生消纳成本。那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混合模式,把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搭配起来。就像组一支足球队,每个球员都有不同的特长,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实力。比如,白天太阳能充足的时候,让太阳能发电多承担一些 “任务”;晚上或者阴天,就靠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来 “接力”,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利用本地的能源潜力啦。

  再讲讲氢能,它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南宫28登录入口就像能源界的 “多面手”。氢能能缓冲能源转换过程,让电、热、冷等能源供应更稳定。打个比方,它就像一个能量 “蓄水池”,能源多的时候存起来,能源少的时候放出来。有研究表明,加入氢能后,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低碳性都能大大提高。但是目前,氢能的制取成本比较高,储存和运输也不容易,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就像一个有潜力的运动员,还需要更多的训练和支持。所以,还得依靠技术突破、成本降低,以及政策和市场的推动,才能让氢能在园区能源系统里 “大显身手”。

  在碳中和园区里,把资源利用好也非常重要,要让每一份能源都 “物尽其用”,这里面储能技术和 Power-to-X 技术是两大 “法宝”。 先来说说储能,它就像是一个 “能量银行”,能把多余的能量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用。电能储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电池储能和电动汽车存储都很适合园区。电池储能就像一个 “超级充电宝”,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参与电网调节,保障供能质量,还能通过峰谷套利赚钱呢!现在很多园区都在研究怎么给它配个合适的 “容量”,让它发挥最大价值。而电动汽车存储也不容小觑,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它的储能特性被发现了。通过 V2G 技术,电动汽车就像一个移动的 “小电站”,可以和电网互相传输能量,充电的时候就像 “存钱”,放电的时候就像 “取钱”,既灵活又环保。

  热能储存也很有用,它能平衡电力、供暖和制冷的需求。在园区里,它可以和电转热、热电联产系统一起合作,把多余的热量存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南宫28登录入口让能源系统更可靠。不过,目前各种储热技术在成本、可行性和实际效果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就像选一款新手机,大家意见不太统一,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再讲讲 Power-to-X 技术,随着园区里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需要一些灵活的技术来稳定能源系统。Power-to-X 就像是一个 “能源变形金刚”,能把可再生电力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源或资源。比如电转气制氢技术,能把多余的电用来制氢,避免弃风弃光,氢还能合成其他产品,把不同的能源部门联系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这项技术成本比较高,电解效率提升有限,所以需要研究它和其他储能设备怎么搭配,才能让系统更经济。

  就算在能源结构和资源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园区还是可能会有一些碳排放,这时候就需要碳捕集和利用技术来帮忙了,就像是给碳排放 “找出口”。

  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就是其中的关键。它可以在燃料燃烧前、燃烧时或者燃烧后把二氧化碳捕获起来,然后把这些二氧化碳当作原料用于化学反应,或者封存起来,和大气 “隔离”。这就好比给碳排放戴上了 “紧箍咒”,不让它随便跑到大气里去。不过,这项技术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从技术层面来说,不同来源的二氧化碳纯度不一样,像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含有杂质,需要严格纯化处理,这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从利用方面来说,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化学品或能源产品,还需要开发新技术,培育市场,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创新。所以,未来还得依靠技术革新降低成本,同时探索政策和市场机制来支持它的发展。

  要建设碳中和园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必不可少,就像盖房子需要先画好设计图一样。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不确定性规划和多能源协同规划。

  先说说不确定性规划。在碳中和园区里,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今天太阳大一点,明天风小一点,发电就不一样了;用户的能源需求也会变化,夏天开空调用电多,冬天取暖用气多;能源价格和市场规则也经常变,就像股票价格一样。这些不确定因素就像 “小怪兽”,会影响园区能源系统的运行。不过别担心,我们可以在规划阶段就把这些 “小怪兽” 考虑进去,用随机优化法、鲁棒优化法等方法对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分析,找到应对它们的办法,让能源系统能在各种情况下都高效运行。

  多能源协同规划也很重要。园区里有风能、光能、水能、热能、电能、冷能、气能等多种能源,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在规划阶段,我们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它们相互配合、互补,实现多能的联合优化。就像做饭,不同的食材搭配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比如,利用热电联产技术,发电的同时产生的余热可以用来供暖,这样就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现在有很多研究团队都在这方面努力,建立各种模型,让能源系统这个 “大家庭” 更加和谐有序。

  园区建成后,怎么运营也很关键,要让运营也 “绿” 起来,这里面有绿电 - 绿证 - 碳交易、需求响应技术和数字化管理这几个 “妙招”。

  先讲讲绿电 - 绿证 - 碳交易。现在低碳电力市场发展得很快,我国的低碳电力市场包括辅助服务市场、绿电市场、绿证市场和碳市场。在辅助服务市场,综合能源系统和电能存储系统可以像 “消防员” 一样,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带来的问题,还能获得经济激励;在绿电、绿证市场和碳市场,通过合理的交易机制,可以确定碳配额、碳交易价格和交易产品,让园区能常态化低碳运行。比如,有的园区通过构建绿电指数的评价指标,实现了节能减碳,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

  需求响应技术也很实用。在能源管理中,除了从生产端调节能源,还可以从用户端入手。需求响应技术就是让用户根据价格或激励措施,暂时调整自己的能源需求。就像商场打折的时候,大家会多买点东西一样。在园区里,我们可以先分析不同负荷的特点,像办公建筑的空调负荷、企业制造过程中的热负荷等,找到可以灵活调节的资源,然后通过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用户在能源供应充足的时候多用电,在能源紧张的时候少用电。这样不仅能提高能源系统的调节能力,还能降低运营成本,让能源定价更稳定,消费者也能受益。

  数字化管理就像给园区装上了一个 “智慧大脑”。通过数字技术,园区里的各个参与者,像企业、数据中心、能源中心等都能连接起来,存储和分析能源消耗数据。这样就能在能源需求不同的时段进行平衡,降低成本,减少停电风险。而且,数字技术还能提前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流程,避免浪费。就像给园区的所有设备都配上了一个 “私人医生”,随时能发现问题并解决。另外,它还能整合可再生能源,提供新能源相关的增值服务,让园区的能源利用更高效。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想知道这些理论在实际中可行吗?还真行!我们来看看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和德国 EUREF-Campus 零碳科技园这两个例子。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建设了风电、光伏和电化学储能设施,实现了 100% 的清洁能源供应。在资源利用上,它构建了工业余热回收系统,每年节约大量用电,减少了很多碳排放。园区还合理评估了能源和负荷,优化设计了各种设备的装机容量,保证了能源系统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运营方面,它打造了智慧物联能源调度平台和方舟碳管理系统,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精准管理。

  德国 EUREF-Campus 零碳科技园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还配备了各种储能设备,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园区里的交通和清洁都用电动汽车,还采用了 V2G 技术。在运营上,它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了零碳智慧能源体系,通过能源数据的综合调度和管理优化,助力决策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这两个案例充分证明了,碳中和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只要我们合理规划、运用好各项技术,就能打造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园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