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3:碳排放管理的现状,趋势和技术创新》主要探讨了范围3碳排放管理在实现低碳未来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其现状、趋势和技术创新,呼吁企业重视并采取行动减少此类排放以实现双碳目标。
1. 范围3碳排放的重要性:温室气体协议将排放分为范围1、2、3,其中范围3涵盖供应链上下游活动产生的排放,其排放量平均是企业自身运营(范围1+范围2)排放量的11.4倍 ,减少范围3排放是企业净零战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企业认知与目标设定不足:企业对价值链碳排放关注不足,范围3目标仅占新目标或在建目标的15%。
披露情况不佳:2022年,仅41%的CDP披露公司报告了一个或多个范围3类别的排放量,数据透明度、质量、提取工具及监管环境等因素制约披露。
类别披露差异大:采购商品和服务的排放量披露率低但占比大,部分公司认为其“不相关”或“未评估”;商务旅行排放量易衡量,响应率较高。
上游排放管理难:供应商网络复杂,不同行业上游排放源及分布不同,识别、计算和管理难度大。
计算现状与方法问题:部分公司能计算范围3上游排放量,但基于支出的评估方法常用却不准确,混合方法的使用逐渐增加。
法规逐步完善:投资和监管机构拟强制企业核算和披露范围3排放,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相关提案。
企业重视度提升:公开披露范围3排放估计的公司数量上升,设定净零目标的企业尤为重视。
供应商管理加强:转变采购流程,参与供应商管理,鼓励供应商减排并监督,提高供应商参与度。
ESG法规推动:ESG法规促使企业推动供应商气候行动,与符合ESG愿景的供应商合作。
第三方验证受关注:虽重要,但目前使用第三方验证范围3排放数据的公司较少,未来监管将更严格。
大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大企业应帮助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脱碳,部分企业已采取行动。
CO₂AI产品生态系统:BCG和CDP合作构建,实现产品级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管理环境足迹和脱碳。
新的透明度方法:微软云碳计算方法为上云供应链系统的范围3排放核算提供参考。
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可用于跨公司碳足迹跟踪,但目前实施案例有限,南宫28未来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孪生助力减排:数字孪生技术可模拟碳足迹、识别瓶颈,美国数字孪生联盟创新了相关衡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