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供需格局调整 降碳大势所趋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2-07 点击数: 

  2025年全球能源市场仍将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地缘冲突延宕、竞争日趋加剧、经济转型承压、能源需求变化,新的趋势和变化或将影响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格局。同时,低碳技术取得突破,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各类新兴趋势不断涌现,也深刻地改变着行业的发展轨迹。

  近日,全球知名能源资讯机构睿咨得能源公司综合地缘政治、大宗商品市场、天然气市场、电力与清洁能源等多领域研究专家观点,预测了2025年或将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12个重要趋势。睿咨得指出,2025年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产能增长将超过需求增长,石油市场将供过于求。2025年全球总电力增长预计达1350太瓦时,90%的电力消费增长来自可再生能源,而核能和天然气占剩余的1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间歇性引发了创纪录的负电价,加大了对可靠储能的需求,2025年将成为储能系统突破之年。

  受经济挑战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双重影响,南宫282025年将是不确定性加剧的一年。美国特朗普新政府的政策转变将持续引发全球关注。全球南方日益加剧的不稳定局势、国际联盟的持续破裂以及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影响将进一步重新定义全球秩序。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新政府的关税政策或将引发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并助长贸易保护主义。在贸易壁垒使央行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能否快速控制通胀受到关注。与此同时,预计各国政府将努力解决不断增长的赤字问题。

  2025年,全球上游投资将进入平台期或略下降2%左右,深水投资预计将增加3%,海上大陆架投资将增长2%。受钻探活动减少和单位成本下降影响,页岩油、致密油投资将下降约8%。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日增约100万桶,非欧佩克+供应将日增约140万桶,导致市场供过于求,致密油和深水石油供应都将为这一增长作出贡献,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液化天然气也将增长,预计日产量超过30万桶。欧佩克+限产保价策略将决定油价的走势。

  炼油利润2025年可能持续走低,尤其是在第一季度季节性需求低迷期间。随着炼油厂停工检修工作的启动,亚洲的利润率可能会在第二季度晚些时候获得一些支撑。然而,在电动汽车份额上升和燃油效率提高的推动下,成品油需求增长前景仍然低迷。这种长期的低利润环境导致中国、美国和欧洲的部分炼油厂已受到影响,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新增产能投产推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可能导致2025年下半年产品供应紧张,从而推动利润率一定程度上得到复苏。

  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支持鼓励美国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虽然石油公司的高管们可能会受到这些支持性言论的鼓舞,但不可能大幅增加用于钻探的预算,尤其是在市场潜在的石油供应过剩和单井生产率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石油公司仍专注于股东回报和收购驱动的增长,而不是通过钻探活动进行激进扩张。展望未来,资本效率的下降将导致向高产量增长模式转变,而投资者不太可能接受短期回报和资本效率的下降。

  特朗普新政府推动放松管制和重提能源主导地位,可能会通过快速审批和扩建基础设施来增加美国油气产量并加速液化天然气(LNG)出口,但或将在中期加剧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供应过剩,破坏价格稳定,对美国生产商和液化天然气开发商造成负面影响。此外,特朗普新政府对中美贸易局势、地缘政治博弈的政策抉择都将对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造成影响。特朗普新政府2025年的能源议程或将重塑美国和全球能源市场,谨慎平衡市场基本面和地缘政治将至关重要。

  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新能源的高投资水平将使已陷入困境的供应链变得更为复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导致全球供应链发生巨大变化,包括通过设备和服务支持能源转型。在海上油气领域,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海底套件、钻井平台和其他船舶仍存在供应瓶颈,导致项目推进延迟。在北美,资本优化和效率的提高正在加剧产能过剩,并给油田服务公司盈利带来压力。在新能源领域,电池和太阳能光伏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将继续加剧,并从根本上压低价格,但保护主义和关税将导致进口商成本上升。整个能源供应链将增加撤资、并购等手段,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在工业脱碳努力、电动汽车兴起和数据中心快速扩张的推动下,全球电力需求正在进入加速增长期。睿咨得能源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860太瓦时。科技公司已成为购电协议市场的最大买家之一。为满足全天候电力需求,一些技术公司也开始寻求额外的电力来源,包括从传统核电站购买电力。尽管开发成本较高且需要证明技术可行性,人们对新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仍然表现出兴趣。预计2025年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将增加近1000太瓦时,创历史新高。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提出了许多雄心勃勃的气候计划,包括在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欧盟国家的支持下做出的净零排放和淘汰煤炭的承诺,可能带来低碳能源的指数级增长。然而,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仍面临现实考验,美国政策将转向支持化石燃料,资金和补贴存在不确定性。电池和太阳能光伏市场仍将供过于求,区域生物燃料市场显示出复苏潜力。欧盟的碳市场加速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这为涉及低碳氢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铺平了道路。

  根据COP29的要求,今年2月各国必须提交“国家自主贡献(NDC)”,概述2035年前限制全球变暖的气候行动。11月COP30会议将检验进展情况,尤其是在政治变化、通货膨胀和优先事项相互竞争等挑战的情况下。虽然发达国家在COP29上承诺到2035年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但这一数字远低于实际所需的1.3万亿美元。根据最终确定的碳交易规则,需将气候目标嵌入经济规划,以推动能源转型,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CCUS市场有望在2025年实现快速增长,最终投资决策(FID)批准浪潮有望满足项目时间表,这得益于欧洲的支持政策和资金、二氧化碳去除(CDR)信贷活动的增加以及美国大选后市场趋势逐渐明朗。但挑战仍然存在,比如二氧化碳捕集需求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可能会造成项目延迟,倒逼二氧化碳封存法规取得进展,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北美和欧洲的许可证审批将加快。跨境CCUS合作将为加强国际合作和双边协议铺平道路。

  进入新的一年,氢能行业将面临低迷状态。虽然2024年有一些关键项目通过了最终投资决策,但被取消的项目也在增加。欧洲和日本会继续支持已确定项目的推进,但其他项目将面临挑战或被取消。随着特朗普二次执政和德国完成大选,美德两国的绿氢市场政策将逐渐明朗。受成本等影响,绿氢领域将更务实地发展。中国和印度将继续推进其绿氢和衍生物的项目试点。

  由于对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和在全球范围内引入有效监管的复杂性,航运业脱碳仍面临重大挑战。向绿色甲醇或绿氨等低碳替代品过渡至关重要,但需要对新技术和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从中短期来看,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越来越受青睐,因为这些燃料更经济且已经落地。全球碳税将加速航运业转型,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各国的一致行动和执行,主要措施包括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等促进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税率和法规。这些税收应再投资于开发绿色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和为早期采用者提供补贴。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和技术援助等支持必不可少。透明度、数据共享机制、问责制等对于脱碳目标取得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供需格局调整 降碳大势所趋(图1)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正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大规模减排目标的关键。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近日称,2025年有望成为CCUS行业的突破之年,运营能力预计从目前的9400万吨/年大幅提升至 1.2亿吨/年,这一增长幅度创历年之最。

  近年来,支持CCUS 技术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长期以来,CCUS一直被视为实现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或更低目标的关键技术。面对能源安全挑战,未来数十年内世界仍不得不继续依赖化石燃料,这使得CCUS技术成为平衡能源需求与环保目标的关键纽带。

  2025年,大量初创企业的成立和运营将为CCUS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预计最终获得投资决定的项目数量将达到新高。今年约有200个项目正朝着最终投资决定的方向推进,总计规划产能为20亿吨/年,其中5亿吨/年的产能正处于决策阶段。经过风险评估,预计其中约2.85亿吨/年的产能有望获得批准,这将是单一年份中获批的最大产能规模。

  尽管CCUS行业前景广阔,但资金问题犹如巨石横亘在行业发展的道路上。CCUS 项目几乎都是成本投入型,短期内难以转化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产业链上资金密集的特性尤为突出,一旦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或政府支持缺位,项目推进便会陷入困境。

  各国政府在解决CCUS项目资金难题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预计今年将有更多国家加大对CCUS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补贴、税收减免以及差价合约等激励措施。瑞典和丹麦已为新一轮的CCUS招标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支持,而日本也计划为 9个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拨付专项资金。

  在美国,CCUS在蓝氢项目中的核心作用将继续得到税收抵免政策的支持,以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投资热情的推动。但特朗普新政府对CCUS存储许可和新一轮资金投入方面的态度尚不明确。在英国,受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未来对CCUS项目的支持力度和时间节点充满变数。在加拿大,即将到来的联邦选举可能引发联邦碳税政策的重大调整,这都为CCUS项目的资金获取增添了不确定性。

  随着脱碳压力加剧,CCUS正迅速融入企业的能源转型战略。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雪佛龙、埃尼集团、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株式会社、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卡塔尔能源公司和道达尔能源公司等企业都宣布了各自的CCUS目标。这些目标大多旨在2030年前实现每年1000万至2500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2023年,埃克森美孚以49亿美元收购丹伯里公司,一跃成为CCUS行业的领先企业。伍德麦肯兹预测,今年该行业将迎来更多并购交易。随着项目成本和经济效益成为关注焦点,投资组合的优化提上日程。目前大多数CCUS项目仍处于边缘状态,公司可能会寻求通过出让权益或完全剥离不良资产来降低风险和财务负担。在多家企业参与至少一个CCUS项目的情况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预计将大幅增加,这将有助于增强各方的经验、技能和资本获取能力。2024年,斯伦贝谢与阿克碳捕集公司合并成立斯伦贝谢卡普图里公司,为CCUS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对于缺乏地下封存能力的国家,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出口至其他国家进行永久封存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荷兰一家氨厂生产的二氧化碳今年将被运往挪威进行封存,这标志着首个商业规模的跨境二氧化碳运输项目将正式启动。二氧化碳运输和封存的国际法规仍在不断完善。各国政府正在积极着手修订政策,并与进口国达成双边协议以解决这一问题。继欧洲率先签署一系列协议后,预计今年日本和韩国将走到亚洲前列,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达成二氧化碳出口封存协议。

  伍德麦肯兹指出,2025年对于CCUS行业来说无疑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尽管在运营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资金短缺、政策不确定性以及技术成熟度等问题仍可能影响行业发展。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CCUS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降碳减排目标。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