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立足宁德实际,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聚焦重点产业链,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聚,为宁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近年来,宁德积极布局电动汽车、电动康养、电机电器等县域重点产业链,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逐渐撑起宁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助力辖内全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紧扣产业脉搏,深入开展“科创兴闽 ‘银’领开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科技贷”等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根据科创、专精特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提供“科技信用贷”“技术流贷”“专利权质押贷”等针对性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2月末,当地累计发放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16.94亿元。
宁德市某智能装备公司是近年来新成立的科创企业,产品覆盖动力电池、消费电池、智能仓储等产线设备。由于锂电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设备更新改造迭代速度快,为适应下游客户对新产品工艺的要求,该企业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急需资金加大对设备更新、技术研发等环节的投入。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指导兴业银行宁德分行针对企业调整战略方向期间的流动性资金需求,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团队实力等方面进行深度考察,结合“科技贷”政银企业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1000万元,以金融之力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2020年,宁德市率先在全省提出“电动宁德”建设计划,积极开展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把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主动融入地方“双碳”战略布局,印发《关于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创设“绿色支行”等专营机构,实现全市银行绿色金融专营部门全覆盖,逐步构建并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再贷款+碳减排”“再贷款+清洁能源”等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降低绿色低碳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4.47%,位居全省第一。
从“零碳码头”到“零碳岛”,从“零碳工厂”到“零碳园区”,“电动宁德”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也对绿色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强化统筹协调,联合发改、工信等部门明确绿色金融支持路径,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新能源船舶建造、码头充换电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电动宁德”建设,助力打造“近零碳”城市“宁德样本”。截至2025年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向电动船舶、码头充换电设施以及相关电机企业累计发放信贷资金4.14亿元。南宫28下载
宁德山多海阔、生态优良,是一座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的“宝藏城市”。近年来,全市已形成以茶叶、水产、食用菌等为代表的“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500亿元。为扶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巩固拓展“渔排养殖贷”、信用村镇创建、“担保云”线项普惠金融改革成果,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精准对接基层金融服务需求,2020年,宁德市创设金融干部挂职乡村(街道)的“金融特派员”模式,累计选派4批次398名金融干部赴131个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等挂职,不断加大对各类产业人才金融服务保障。此外,为有效提升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适配性和精准性,该行创新开展“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推动辖内33家金融机构走访4288家企业,点对点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新增授信2378户、金额240.35亿元。
霞浦县素有“中国南方海参之乡”的美誉。2024年,霞浦县海参产量约10.2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逾三成。海参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推动“金融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霞浦县某海参养殖户计划在2025年加大投入,扩大海参养殖规模,然而正值生产季节,需采购海参苗5万斤、饲料100吨,尚缺50万元流动资金。霞浦县长春镇“金融特派员”主动下沉基层,在了解到该养殖户的资金需求后,立即开展对接服务,为其办理了50万元的“惠农e贷”,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周转难题。
随着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的逐步显现,养老服务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南宫28下载为助力“夕阳事业”升级为“朝阳产业”,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落实好《加大养老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福建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摸清辖区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走访养老服务机构,制定专属融资方案。
兴业银行宁德分行创新平行审查模式,通过多部门同时审核贷款申请的方式,节约了顺序审查模式的等待时间,高效推进贷款审批流程,为福鼎某老年公寓项目发放贷款2000万元,有力支持重点民生养老项目建设。
同时,为优化“银发”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深化网点适老化改造,持续打造适老服务场景。目前,全市418个银行网点均配备爱心专座、老花镜、轮椅等助老设施,1716台自助机具均完成适老化升级改造。
古田县70%的农业人口从事食用菌产业,80%的农业产值来自食用菌。原材料采购、产能扩张、设备更新、技术引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为推动古田县食用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推动金融机构综合应用金融科技,参与搭建全国首个食用菌“数字大脑”——“古田食用菌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通过盘活沉淀的产业链上下游交易数据,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化、高效率、低成本融资服务。
古田县泮洋乡炭洋村某农户从事种植银耳多年,拥有自建标准化菇棚20余间,是当地银耳种植大户。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过程中,古田农信社依托食用菌“数字大脑”平台,通过农户上传的经营数据,精准匹配授信额度,不到一天便为其成功办理了10万元“福菇数经贷”。截至2025年2月末,古田农信社累计发放“福菇数经贷”5791笔,金额4.8亿元。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持续挖掘数字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及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建立宁德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平台、福鼎白茶溯源平台等特色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生产要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创新推出“林e贷”“仓单质押贷”“福鼎白茶e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助力经营主体将“沉睡资源”转化为“信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