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以“破界共生”为主题的2025第三届“香山论碳”碳标签年会在北京香山首农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政企学界逾200位代表参会。会议聚焦碳标签标准体系10年演进历程,重磅发布全球首个「基础+行业」双轨碳标签标准3.0体系,标志着中国碳标签体系从“规则跟随者”迈向“标准引领者”,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系统性解决方案。
会议在庄严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在致辞中强调:“碳标签是连接低碳生产与绿色消费的重要纽带,本次年会既是成果展示的平台,更是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的契机。”
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强调,碳标签制度的法治化完善不仅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核心制度支撑,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机制创新。我国正通过产品绿色升级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南宫28官网同步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互认的碳标签体系。这一进程既需要夯实法治根基通过标准化建设、政策协同机制形成制度保障,更需在标准制定中注入中国实践智慧,最终形成制度优势向全球气候治理效能的转化通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从科技创新角度呼吁:“需以标准升级推动产业转型,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低碳生态。”他认为,应抓紧部署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注重创新驱动、过程强化、节能优先,同时推进碳标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各方面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实现双碳的目标。
开幕式上,《中国碳足迹碳标签指南2.0》正式发布,该指南进一步细化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具操作性的低碳指引。同期推出的青少年低碳科普读物《你好,碳》及“你好,碳”IP形象,标志着低碳教育向全民普及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年会的重头戏,“第二届碳标签先锋奖”颁奖环节备受瞩目。本届奖项涵盖产品、机构及企业三大类别,共评选出多家获奖单位。其中,海信空调凭借“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技术”获评“最具影响力产品”;郑州煤矿机械集团以“智能绿色矿山装备”摘得“最具发展力企业”称号;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在碳标签评价体系中的突破性贡献,荣膺“最具专业性评价机构”。这些标杆案例展现了我国企业在低碳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树立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共政策学者杨尚宝博士在演讲中指出碳标签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不仅要真抓实干,而且要科学有效。并指出,在碳标签制度体系的设计和实践中要综合考虑科学体系、中国特色、国际互通互认等三个方面,加强专业化研究和跨界创新,体现中国智慧和实践;同时加强试点示范、有序推广应用,期望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集团等相关协会和企业在碳标签推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生态环境部原司长彭近新从国际贸易规则变革视角指出,全球碳关税机制加速演进正重塑贸易格局,面对新挑战,以碳标签体系为战略支点,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向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刘家顺副理事长解读了碳标签体系赋能林草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此外,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河南政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双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分享了不同行业的实践案例。
本次年会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南宫28官网当属全球首个「基础+行业」双轨三星级碳标签标准3.0的发布。该标准首次构建了“基础通用+行业特色”的双轨评价体系,涵盖球磨铸造、智能电表、电力电气、农产品等四大细分领域。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李鹏表示:“标准3.0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碳标签体系进入精细化、场景化新阶段,将为全球低碳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同期,“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2.0”正式上线。这一数字化平台整合了碳核算、标签认证、供应链管理等模块,可实现“一键生成碳报告”,极大提升企业碳管理效率。此外,零碳餐饮厨房供应链试点项目启动,首批试点酒店将通过食材溯源、能源替代等措施,打造“从农场到餐桌”的近零碳闭环。
为深化产业链协同,年会现场举行了多项签约及启动仪式。碳标签产业研究院与暨南大学联合签署“双碳人才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未来三年培养1万名碳管理专业人才。煤矿机械行业与餐饮业代表共同发起“零碳供应链行动”,承诺在2028年前实现核心环节碳排放降低50%。此外,“零碳餐饮供应链上海中心”的揭牌,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绿色供应链建设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