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中国人民银行滁州市分行:金融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4-12 点击数: 

  

中国人民银行滁州市分行:金融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气候投融资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滁州市分行以滁州市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目标引领、政策加持、外联内引和创新驱动,在理念、机制、产品、服务等方面推创新、出实招、促转型,为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探索新路、积累新经验。

  以机制创建为先导,金融“添绿”。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布《气候投融资企业碳账户核算方法(DB3411/T0052-2024)》等三项地方标准,打造滁州绿色金融特色标准政策体系。联合出台《滁州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滁州市气候投融资试点重点工作要点》,明确“十个一”工作目标和30项具体措施,推动制定项目入库指导性文件,完善配套政策,南宫28娱乐平台明确项目入库标准、场景应用标准、业绩评价标准、信息披露标准,构建气候投融资评价体系。探索完善气候金融组织体系和制度框架,如推进兴业银行滁州分行“零碳”网点建设,定远农商银行试点气候投融资事业部,皖东农商银行将绿色信贷纳入经营考核指标体系,13家法人机构实现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绿色金融资源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加快发挥,绿色项目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大幅提升。

  以央行政策为牵引,金融“强绿”。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节能降耗和低碳转型发展,首创“滁碳易”再贴现产品,通过单列再贴现额度、动态更新“白名单”企业等方式累计办理“滁碳易”再贴现32亿元,平均贴现利率1.65%,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超千万元。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与气候投融资发展相融合。截至2024年末,金融机构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碳减排贷款26亿元,居全省第3;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引领,撬动金融资源向气候投融资领域汇聚,支持滁州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等18户企业开展河湖保护湿地生态修复和城市水污染治理。截至2024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14亿元,同比增长33%,占各项贷款总额20%,占比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

  以产品创新为基础,金融“增绿”。研究发布全省首个绿色信贷领域标准化框架《碳减排贷款业务指引》,从利率优惠、权益挂钩、减排测算、信息披露、标准化运用等维度引导行业化、个性化金融创新。率先在全省建立企业碳账户标准框架,全面推进企业碳账户建设。指导银行依托企业碳账户创新“碳账户关联贷款”品种,提供利率优惠和定制服务,加大碳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末,全市30家银行机构全部建立企业碳账户,10家银行机构推出“碳账户”贷款品种,投放碳账户关联贷款近20亿元。量身定制“转型能效贷”,实现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利率与碳减排绩效目标挂钩。首笔贷款支持滁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完成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7个百分点、碳排放下降7个百分点。根植绿色循环金融理念,探索“生态资源—资本—资产”的转换路径,推出“碳减排双挂钩贷款”“林业碳汇权证贷”“绿色循环贷”“碳排放配额质押贷”等产品。如皖东农商银行投放3年期100万元的循环授信“碳票生态贷”,以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所持林业碳票(共计2.24万吨二氧化碳碳汇当量)为质押物,同步嵌入利率、额度、权益3项激励,年均可增加1700吨二氧化碳吸收当量,有助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效和固碳能力。

  以平台项目为支撑,金融“助绿”。上线“气候投融资平台”,构建气候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入驻金融机构40家、企业超24万户,气候信贷授信998亿元,放款772亿元,为政银企三方开展环境信用信息整合、银企线上对接撮合、气候友好型项目入库、气候投融资信息线上披露、政策智能匹配等提供保障。坚持“减缓优先、适应同步”原则,联合主管部门围绕全市光伏、新能源电池等节能环保产业,探索建立智能化与人工相结合的气候投融资项目识别和推送体系,同步组织金融机构加强对项目的挖掘、筛选和培育。持续推广“滁州金服平台”气候投融资专区功能,以线上融资模式提升企业获得绿色金融便捷性,市、县两级40余家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累计开展气候投融资、绿色食品、绿色低碳等多场线亿元。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