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2026—2030年)规划编制之年。五年规划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在编制五年规划时一贯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和基层经验。值此规划编制年,中国网财经推出“建言‘十五五’”系列报道,集中呈现各领域、各行业对“十五五”的探讨和展望,为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中国网财经4月10日讯(记者李春晖)记者从9日召开的2024年度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期已经启动了“十五五”时期煤炭行业规划发展的课题研究,并在会上分享了关于“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初步思考和相关建议。
按照“双碳”目标,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也就是“十五五”期间实现碳达峰。煤炭是碳排放大户,“十五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何时会达到峰值?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水电、光伏、风电等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煤炭消费总量在经历了“十一五”、“十二五”的旺盛增长之后,从“十三五”开始放缓,并将在“十五五”时期间达到峰值平台期。
“结合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预计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在2028年前后进入峰值的平台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达到峰值以后形成‘拐点’进而下降,而是在这个平台期之内,比如说5-10年,还会有小幅波动,可能增长也可能回落。”
张宏称,风电、光伏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征,那么在可再生能源波动的状态下,煤电必须起到调峰和基本保障的作用,这就倒逼煤炭行业要适应这种波动变化,进而提高兜底保障能力。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如何在煤炭消费总量达到峰值平台期后适应这种不增长或是波动增长的变化,还需要未雨绸缪,在‘十五五’时期深入研究。”张宏表示。
张宏认为,未来“十五五”乃至“十六五”将是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煤炭行业应该抓住消费总量峰值平台期这一过程,抓紧推动行业转型,使发展模式从扩规模、增量发展转向稳规模、零增量甚至减量发展。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思路、发展路径都将面临转型、提质和升级。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12项重点任务。
1、提高矿区地质保障程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和资源评价工作力度,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2、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晋陕蒙新四省(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大力发展优质产能,建设煤炭产能储备,夯实煤炭供应保障基础,延伸煤炭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建立煤炭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
3、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和改造一大批现代化、智能化煤矿,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3500处以内。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销协同,促进煤炭定制化生产。
4、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瞄准煤炭科技前沿,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强化基础研究布局,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5、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积极推动实施煤炭行业碳减排行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原煤入选比例,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推动数字技术和低碳技术在煤炭全产业链的创新应用,整体推进煤炭从生产开发到终端消费全生命周期清洁管理。
6、健全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南宫28下载充分开放的全国煤炭统一大市场。
7、加快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持续优化完善煤炭铁路运输网络,南宫28下载充分释放煤运铁路大通道能力,持续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打造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体系。
8、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研究探索老矿区转型发展的思路、目标、路径和重点措施,妥善解决煤矿关闭退出后的资产和债务处置等遗留问题。
9、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水平。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10、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遵循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原则,鼓励煤炭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共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煤炭跨国公司。
11、促进煤炭文化繁荣发展。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煤炭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文化品牌建设,擦亮“中国煤矿艺术节”“文化进万家”等文化名片。
12、推动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十五五”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建设若干个引领作用大、技术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重大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在煤炭行业的广泛应用。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