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这使得与二氧化碳(CO2)处理相关的技术变得尤为重要。而近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申请的一项新专利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项名为“一种带有换热通道的吸附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不仅展现了国投在能源技术前沿的创新能力,也可能为实现快速CO2吸脱附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信息,国投于2023年9月申请的这一专利,公开号CN119680334A,涉及的技术方案将有助于解决现代能源行业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高效地捕集和利用二氧化碳,已成为各国科研和产业界努力的目标。
该专利的核心是其带有换热通道的吸附模块,这一模块通过具体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对吸附材料的高效冷却和加热,最终达到CO2快速吸脱附的效果。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碳捕集和存储(CCS)技术中,国投的技术支持将使得CO2的处理效率大幅度提升,有助于降低能源企业的碳排放成本。
该吸附模块的制备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粘结剂、吸附剂与溶剂混合,形成一种吸附浆料;接着,将该浆料涂覆在换热通道的外侧壁,然后进行焙烧处理,即在惰性气氛下的高温处理,以使其致密,从而有效增强对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种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通过优化换热通道的设计与吸附材料的特性,南宫28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CO2吸附和解吸过程。同时,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除了传统的电力生产、石化行业外,南宫28还可扩展至造纸、水泥等多个高排放行业。
在国际环境保护政策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像国投这样,致力于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的企业无疑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对碳捕集技术的投资预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这其中不乏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国投的这一技术创新正是落实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
尽管专利技术的前景广阔,但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初期阶段,能否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将是一个关键问题。其次,CO2捕集与存储技术还存在技术壁垒,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将考验企业研发团队的能力。对此,国投需加大与科研机构、知名高校的合作,围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技术优势得以保持。
国投的这项新专利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实例,它更是企业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经济转型挑战的积极探索。未来,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保问题,将是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国投的努力,是中国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努力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这一变革不仅关乎能源企业的生存发展,更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期待未来该专利技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