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第十五届中日钢铁业环保节能专家交流会在武汉召开,以深化中日两国钢铁行业在低碳环保技术领域的交流互鉴,促进共同进步。
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日本铁钢连盟常务理事伊吹隆直分别作为中日代表团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泽啟、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一鸣作为协办单位领导发表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神户制钢所钢铝事业部事业战略部CN组经理兼总部安全环境部环境防灾组课长高椋规彰分别担任中日代表团主持人。来自中日两国的行业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姜维表示,中日钢铁环保节能交流会已走过十九载春秋,搭建了两国节能环保技术交流的桥梁,累计100余份凝聚了双方智慧的技术报告以及丰富的现场参观、研讨和交流,启发了彼此的思路,推进了彼此环保节能技术进步,增进了双方了解,向世界展现了中日钢铁做好环境保护的决心。这都真正体现了科学无国界、造福全人类的崇高境界。
姜维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钢铁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中日两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钢铁同仁聚焦绿色低碳,纷纷加大资源投入,部署展开了一系列绿色低碳相关工作以及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中国钢铁工业积极将低碳发展理念付诸行动,包括积极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程改造、大力推进极致能效工程、推动低碳八大关键共性技术取得新进展、提升中国钢铁绿色低碳软实力,并在推动光伏、风电等能源替代及加大钢渣等资源循环利用率方面均取得突破。中国钢铁以一系列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低碳先驱者的作为与付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世界同行的积极评价。与此同时,日本钢铁COURSE50和SuperCOURSE50项目,长达近20年的坚持不懈,取得的成绩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影响。
“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钢铁行业面临的巨大绿色低碳转型压力,需要中日钢铁携手同行,共同围绕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做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中方呼吁,处于引领位置的中日钢铁,进一步加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加速技术创新,携手共创世界钢铁更加美好的明天。”他说。
伊吹隆直表示,再次在中国跟各位专家代表相见倍感欣喜。此次交流会对其而言是一个宝贵的契机,特别是此次交流会后的企业考察对于日方代表了解中国钢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相当重要,令其充满了期待。当前,碳中和浪潮正加速改变中日两国钢铁业的发展格局,本届交流会着眼于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深化两国在低碳环保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性意义。
宋泽啟表示,武钢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79.6亿元,实施了190个项目,全面完成了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企业达到环保绩效A级。期待通过此次交流会,继续深化中日两国钢铁业友谊,汲取先进理念,促进技术创新,挖掘合作机遇。
刘一鸣表示,中冶南方依托“国家钢铁生产能效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开发先进冶炼工艺及装备等,全方位推动钢铁行业实现极致能效。期待以交流会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中日专家在联合研发、技术标准对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
来自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首钢技术研究院、JFE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等的多位专家代表围绕短流程低排放薄带钢生产技术,钢铁厂燃料、电力和蒸汽供需等主题展开专业技术交流,并与与会学者积极答疑互动。各位专家学者妙语连珠、智慧交锋,答疑互动现场满座高论、百家争鸣。
交流会结束后还召开了记者见面会,姜维、冯超与伊吹隆直、高椋规彰分别作为中日代表团代表出席,总结本届交流会整体情况并进行记者答疑。翌日,两国参会嘉宾还到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图为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低碳技术总监、首席研究员刘颖昊做题为《中国钢铁EPD平台和低碳排放钢实践》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钢铁行业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工作当前进展以及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基本情况,并表示日后还将围绕低碳排放钢标准积极推动达成国际共识。
图为日本铁钢连盟国际环境战略委员长、日本制铁公司环境政策企划部部长代理堂野前等做题为《-大力推广绿色钢铁-一般社团法人日本铁钢连盟绿色钢铁指南-世界钢铁协会监管链指南》报告,表示日本想要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就需要在过渡时期内拓展绿色钢铁市场;日本铁钢连盟正在与当地政府合作,以增强公众意识并刺激对绿色钢铁的需求;等等。
图为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冯庆晓做题为《沙钢超薄带技术生产实践及产品应用》的报告,围绕超薄带技术节能减排优势、沙钢超薄带发展及突破、超薄带典型产品及应用等内容展开介绍。
图为日本制铁执行顾问、日本氢炼铁财团产业联盟(GREINS项目)技术顾问村上英树在做题为《日本钢铁工业碳中和转型的技术挑战》的报告时介绍,日本钢铁工业通过COURSE50项目实施氢还原炼钢工艺研究,还基于从COURSE50项目中收获的技术启动了轨道技术开发项目(GREINS项目),以实现本土钢铁制造的碳中和。
图为首钢技术研究院主管研究员李劲松做题为《首钢长流程极致能效应用实践与展望》的报告,从首钢集团整体概况及发展理念、首钢极致能效探索与实践、极致能效与低碳技术展望3个方面展开介绍。
图为JFE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信息物理系统研究开发部组长铃木胜也做题为《钢铁厂燃料、电力、蒸汽供需指导系统》的报告,表示为了减少能量损失(燃料和电力等),该公司开发了应用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指导系统,目前已应用于日本的钢厂(福山、仓敷),通过有效利用副产煤气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南宫28
图为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姚群做题为《中国钢铁烧结烟气减污降碳技术进展》的报告,从中国钢铁烧结大气环保概况、中国钢铁烧结烟气减污降碳技术简介、中国钢铁烧结烟气超低排放工艺3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
图为日本制铁公司环境政策企划部主干加藤文隆做题为《利用钢铁副产品创造蓝碳的举措》的报告,介绍蓝碳是指通过海洋生物的作用(贝壳形成、珊瑚等),吸收到海中的碳,海藻场蓝碳生态系统在日本作为一种有效的减碳措施受到关注。南宫28